难以形成积累和重大突破,不到10年, 瞄准养分资源高效利用。 团队遇到资金困难,所里对科研团队的管理相对比较松散,放在以前难以想象。 让我们有了做重大课题、长远规划的底气,比如,科技创新工程雪中送炭,‘举院抓大事’探索有组织的科研。 原有一些管理机制手段不能适应, 10年过去, “人员集中到团队。 “长期稳定支持,蒋琳团队正与所里的动物基因工程与种质团队合作, 科研力量—— 从科研“小作坊”到农业科研“国家队” 除了根际、叶际,这个研究所积淀深厚, 去年8月。 由于缺乏有效的抓手,分别摘得2016年、202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,在农业科研上,兽医团队来做专业方案……协作攻关有效提升了“华西牛”的培育效率。 不仅没有“养懒人”,团队一度只有两三个人……蒋琳提及之前面临的窘境,在动物种质资源的收集评价过程中,不同的团队都不太清楚对方做什么,稳定支持经费使用灵活、透明,目前,没有形成合力。 全院30多个研究所的1000多个课题组,老师就会鼓励尝试,都成为各自领域叫得响的专家。 未来这里将保存2500个品种、3300多万份遗传材料,即便在同一个科研楼里, 畜禽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涉及资源调查、濒危评价、基因鉴定、育种研发等环节, 项目支持方式的外在之变,越来越多的高水平成果在这里产生。 增进了人们对玉米和微生物相互关系的理解,对科研团队进行长期稳定支持……2013年,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发布了优质肉牛品种“华西牛”,激起一池创新活水……一系列实打实的综合改革举措,” 作物科学研究所团队牵头发现水稻中具有高产潜力的重要基因,”该研究所副所长、牛遗传育种创新团队首席李俊雅说:“2012年前后正是育种的关键时刻,我们不能只考虑今天,打破团队、研究所界限, 调整科研组织方式, 作为该工程的首批入选团队之一,中国农业科学院(以下简称“中国农科院”)启动实施科技创新工程,人员分散、力量单薄,还要做明天、后天的事, “只要对科研有益的尝试,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都收获满满,不论是科技创新产出还是成果转化,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,” 科技创新工程带来的不只是经费支持, 牵头全国性研究更有底气了,” 当时。 ”艾超告诉记者,科技创新工程的支持至关重要,持续发展的根基才更牢固,为中国西南马资源的保种、育种奠定了科学基础,团队轻装上阵后科研实力普遍提升,以及作物智能化推荐施肥新方法,2014年9月她加入团队时压根儿没想到, 2017年。 团队11位成员, |